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3-08 16:55 点击次数:172
欧洲七年战争,腓特烈“先下手为强”抢占萨克森引发战争,宁可负上侵略者之名,即是为了保有尽可能大的战场空间。当时腓特烈已知奥法俄将联合对付自己,其打算是迅速占领萨克森,以之为基地,而后侵入波西米亚,直取维也纳首先逼迫奥地利退出战争。普军初期相当顺利,很快占领了萨克森,并在波西米亚取得布拉格之胜,但随即却遭科林之败,以至形势不利,已无法实现原有意图。
于是腓特烈调整方略,略事整顿后迅速转战西面,在罗斯巴赫一战中击败法奥联军,暂时解除了西面威胁。其时寒冬已降,联军宿营过冬,以待来年春季围
绞
普鲁士。腓特烈则趁此掉头东向,冒寒急行,八百里奔袭西里西亚,其行军速度达到在当时惊人的平均每日26公里,并终于在洛伊滕之战中击败奥军,获得了暂时有利的局面。之所以如此拼命赶路,基本理由还是为了保有尽可能大的战场空间。普鲁士得能在诸强围殴之下苦撑数年,主因之一即为普军凭借较优的素质充分发挥了内线之
展开剩余62%利
。
此例中还有一点值得指出:科林之战后,腓特烈转战西面,应对该方向威胁,在罗斯巴赫打击法奥联军前,曾以10万塔勒贿赂另一路法军统帅黎塞留(内含日耳曼诸侯联军),居然换得其按兵不动,不增援苏比兹亲王所率的法奥联军。而正当腓特烈跟踪法奥联军,尚未动手之际,留守西里西亚的普军已为道恩元帅指挥的奥军击败,并有三千多奥军透过普军防线,偷袭并占据了柏林。有趣的是,率领这帮奥军的哈迪克伯爵只是索要了大笔钱财即自动撤走。为何金钱在当时战争状态下仍能有如此效力?既可“行贿”,又可“赎城”?
从军事上说即是因为腓特烈当时保有较大的战场空间,鹿死谁手尚未确知,即便普鲁士最终落败也非眼前之事,则对各路联军来说,那就能捞一票是一票了(瑞典军横渡波罗的海登陆而参战,主要动机也是在波美拉尼亚抢劫)。假如是各路联军兵临柏林城下,普鲁士败局已定,则联军自然也就不会是些许钱财所能打发了。尤其哈迪克伯爵虽然占了柏林,但其时腓特烈已在回援,于是干脆敲一笔竹杠,拍屁股走人好了。不知腓特烈当时听闻此信作何感想,大概也有些哭笑不得吧。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,欧洲这些小国间的战争有时也像是
过家家
,“给钱就不打你,不给就打”,性质上基本等同于土匪强盗,倒是颇有意思。
今天就分享到这里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,也可
留言
评论,交流进步。
发布于:天津市